问题的矛头指向了一只早已退隐的老狐狸,成侯邹忌。
只是找到时邹忌已经死了,让人刺杀苏秦的乃是他唯一的心腹。
抓到杀害苏秦的真凶后,张仪才说起了自己来到齐国的用意,让孟尝君帮忙寻两个方士。
等到苏秦的葬礼结束,张仪却又收到消息,燕国又乱了。
燕国太子与将军起兵讨伐之前被禅位的子之,大败逃走。
燕齐唇亡齿寒,燕国一乱,齐国便坐不住了。
可齐王举棋不定,让众人议论纷纷。
张仪不掺和进这些事里,只安心找他的方士,可也就是此时,孟夫子再一次来到了齐国。
秦胜眼皮子狠狠一跳,有种要完的感觉。
张仪和孟子那是一点都不对付啊,当年张仪还没入仕就将孟子差点气死,现在经历了那么多,那张嘴是越来越厉害。
孟子以前就不是他的对手,现在辩论(吵架)能辩得过他吗?
这都不是紧要的,紧要的是现在董靖文这么个儒学大拿就在盛京。
那么多大儒也都在赶来盛京的路上,还带来了不少儒生。
这时候又骂他们心目中的圣人孟子,完全是火上浇油啊。
秦胜看向楚易安,张了张嘴,小声问道:“这次要不骂轻点?”
楚易安挑眉:“张仪骂的,大鹏骂的,关我楚易安什么事?”
秦胜:
秦胜叹了口气,眼神凶狠了些:“那就再骂狠点,反正不差这点了。”
楚易安:
楚易安没忍住笑了笑:“倒也不必,咱还是要温和些的。”
果不其然,事情的发展没有出乎秦胜的预料。
在孟子又一次在众人面前蛐蛐张仪的时候,张仪生气了。
事情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。
齐王:先生从燕国来,觉得燕国的仁政怎么样?
孟子:乱邦无道,说什么仁政?燕国奸佞当道,都是苏秦的罪。
苏秦才刚死呢,孟子就这么说他,让在场很多人都大为不满。
所有人都拿眼神悄悄瞄张仪。
齐王怕生事端,赶忙转移话题:先生觉得燕国应当如何安定?
孟子:去刀兵,去奸佞,行仁政,燕国自然安定。
齐王:具体怎么操作?
孟子:巴拉巴拉那些微末的伎俩,只有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之流才会去追逐,我不屑与之为伍。
所有人刷的看向了张仪。
张仪悠闲从容的评价孟子:虚伪至极。
第221章 秦武王举鼎而亡
齐王想阻止,可一边是名满天下的大家,一边是声威赫赫的秦国丞相。
而且还是孟子先挑起的事端,他实在不好阻止。
只能看着张仪把孟子气到吐血。
孟子说张仪只会以利取悦于人,以害威慑于人,就你这种人还好意思说别人虚伪,简直可笑。
张仪骂孟子厚颜无耻,儒家的虚伪天地可证,在儒生眼里,所有人都是小人,只有他们是君子。
墨家兼爱,你骂人家无父绝后,杨朱言利,你骂人家禽兽之学。
法家强国,你骂人家虎狼苛政。庄子超脱,你又骂人家逃遁之说。
农家、纵横家,全被你骂了个遍,只有你们是正统,但是儒家拿出过一个有用的主意吗?
整天聊文武之道,还总想恢复井田制,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,无田可耕。
说什么民为本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你不还是在维护周礼,贬斥法治?还要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民,跟你自己说的话不冲突吗?
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
你让百姓有冤无处诉,白流了多少鲜血?
心口不一,说你虚伪你还不承认。
你们明明包藏祸心,却说自己舍生取义,杀身成仁。
但是看看你们的言行,你个老孟子孜孜不倦的到处谋官,三天不见君王就惶恐,一个月不入官府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巴拉巴拉
你教人自我虐待,愚昧自私,恭顺服从,守株待兔,让人不敢面对法治,沦落到愚昧无知,
让贵族永远欺负他们,简直太虚伪、太险恶了。
天下诸侯没有一个敢用你们儒家,谁用谁灭亡
大殿寂静无声,孟子一口鲜血吐出来,晕了过去。
秦胜、秦淮书:
不是你说的温和些吗?
你自己看看这温和吗?
孟子都被气到吐血昏迷了。
楚易安说爽了,喝了口水冷静一下,看着呆若木鸡的兄弟俩,关心的问道:“你们怎么了?”
秦胜回过神来,破罐子破摔的开始写。
不只写了楚易安说出来的话,还写了不少自己的见解。
秦淮书只是看了一眼就有些不忍直视的移开了目光。
真好啊,大鹏的身份捂得死死的,不然明日秦国公府的大门都得被人扔臭鸡蛋和烂菜叶子给埋了。
把孟子气的昏过去后,张仪就走了,等了好些功夫才等到方士,与方士畅聊了一番,说了嬴驷的病症。
两名方士表示:取药难啊,要去蓬莱仙山,还要童男童女向上天祷告,你得献上金钱,孝敬老天。
张仪:老天也要钱吗?
不,那是你敬天的心意,除了钱之外,你还得给我们准备好吃的穿的,得跟大夫一样。
张仪没办法,只能同意,嬴驷的事情比较急,死马当活马医,就信这一次。
只是张仪还没回到咸阳,嬴驷便死了。
嬴荡的老师甘茂立即请求拥立太子,防止六国趁虚而入。
司马错和嬴疾都没办法,只能点头答应,太子嬴荡即位为秦国新王,史称秦武王。